热门搜索:
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水量小,变化幅度大、污水浓度低、可生化性好等特点,结合目前国内农村布局,常采用分散式(包括庭院式、相对集中式)和集中式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一)庭院式农村污水处理模式
1.适用范围:1户~5户庭院式农村污水处理
2.工艺原理:
系统接自居民家庭排水干管的三级化粪池,模块化系统内部含有预处理池和人工湿地两部分,其中预处理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配置。人工湿地作为污水处理的较主要处理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包含潜流式人工湿地和垂直流式人工湿地等形式的湿地系统。
3.技术特点:
a. 模块组合灵活多样,能应对不同水量和服务人口的需要,且安装和调试简便;
b. 模块化设计,便于运输和吊装,工程量少;
c. 工艺流程短、组成简单,一次性投资低;
d.人工湿地系统景观效果很好,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
4.处理效果: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 B 标准。
(二)相对集中式农村污水处理模式
生态调节沟(可选用)+ **微溶气反应器+人工绿地+生态塘(可选用)
1.适用范围:该工艺适用于经济条件一般,空闲地较宽裕,拥有自然池塘或闲置沟渠的村庄。处理规模50~200户相对集中式农村污水处理。
2.工艺原理:
生态调节沟的设置可同时起到污水收集与处理作用,当污水便于管道收集时,可不设,直接进入**微溶气反应器。
**微溶气反应器是运用**微溶气增氧技术使水体中产生**微气泡,大幅度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有效的解决生物滴滤池类生物膜法处理系统的供氧受到自然拔风和风速的影响,能够处理较高浓度污水。同时,产生的微小气泡在被污染的水体中,具有很强的除杂质、除臭、阻止藻类与细菌增生的特点,在本质上区别于其他气泡的物理、化学特点。
**微溶气应器出水进入生态绿地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人工绿地构成微生物、植物、动物的生物链来净化污水,污水经过植物的吸收、微生物降解、填料过滤等一系列过程来净化污水,且所用能耗主要为太阳能、生物能。为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处理效能及在冬季不降低处理效果,并可将生态绿地置于大棚内,生长的绿色植物可以在大棚内移植至盆罐内,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将污水处理与花草种植**结合。
3.工艺特点:
a.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村落地形及布局,合理布置生态处理系统;
b.主体工艺采用生态绿地和生态塘,能够确保出水水质,能耗低;
c.生态处理系统景观效果很好,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d.生态处理可以恢复现有受到破坏的生态平衡,建立健康有效的生态系统,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e.采用生态处理,**次污染,较大限度的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f.采用了**微溶气反应器,该反应器与传统的曝气相比,在形成气泡的浓度、均匀性及节能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与其他气泡的物理、化学特点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特点如下:
⑴气泡小、溶氧率高、上升速度慢、水中停留长,节约能耗;
⑵设备体积小(仅为传统设备的1/10)、效率高、噪音小;
⑶曝气管路可移动,结构简单,部件少,拆装简便,易于维修维护。
4.处理效果: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 A 标准,若不设生态塘出水可达一级B标准。
5.工程案例:和县白桥大田村、和县姥桥黄庄、含山县铜闸周凹村污水处理项目。
(三)集中式农村污水处理模式
1.适应范围:适用于居住相对集中且用地紧张、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处理规模100~5000户集中式农村污水处理。
2.工艺原理:
该工艺由厌氧调节池、交变流反应器串联组成。污水进格栅截留大的杂质及悬浮物后,进入厌氧调节池,既调节水质水量,又能降解部分**物,然后经泵提升至交变流反应器,降解大部分**物和氨氮,并经系统内部沉淀后出水达标排放。剩余污泥排至污泥池,经自然干化后作为堆肥。
该工艺的核心是交变流反应器,相当于四个淹没式生物滤池四位一体形成一个整体,系统通过切换阀交替向两个区域曝气器供气的方式获得变化循环流。复合滤料交替工作在升流和降流区域,优化工作环境,而同步去除**物、氨氮和总磷。
3.工艺特点:
a.自动化程度高,人工维护量小;
b.*污水回流和反冲洗,节省能源;
c.且占地面积小,工程建设*,见效快,施工方便;
d.调试*,并可间歇运行,恢复快。
4.工程案例:马鞍山市年陡示范园区、当涂县松塘集中居住区、青山河工业园区集中居住区、和县乌江镇石山新村污水处理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