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污水处理絮凝剂知识大全
絮凝剂在污水处理领域作为强化固液分离的手段,可用于强化污水的初次沉淀、浮选处理及活性污泥法之后的二次沉淀,还可用于污水三级处理或深度处理。当用于剩余污泥脱水前的调理时,絮凝剂和助凝剂就变成了污泥调理剂或脱水剂。
1、絮凝剂作用是什么?
絮凝剂的作用机理:水中胶体颗粒微小、表面水化和带电使其具有稳定性,絮凝剂投加到水中后水解成带电胶体与其周围的离子组成双电层结构的胶团。
采用投药后快速搅拌的方式,促进水中胶体杂质颗粒与絮凝剂水解成的胶团的碰撞机会和次数。水中的杂质颗粒在絮凝剂的作用下首先失去稳定性,然后相互凝聚成尺寸较大的颗粒,再在分离设施中沉淀下去或漂浮上来。
搅拌产生的速度梯度G和搅拌时间T的乘积GT可以间接表示在整个反应时间内颗粒碰撞的总次数,通过改变GT值可以控制混凝反应效果。一般控制GT值在104~105之间,考虑到杂质颗粒浓度对碰撞的影响,可以用GTC值作为表征混凝效果的控制参数,其中C表示污水中杂质颗粒的质量浓度,而且建议GTC值在100左右。
促使絮凝剂*向水中扩散,并与全部废水混合均匀的过程就是混合。水中的杂质颗粒与絮凝剂作用,通过压缩双电层和电中和等机理,失去或降低稳定性,生成微絮粒的过程称为凝聚。凝聚生成微絮粒在架桥物质和水流的搅动下,通过吸附架桥和沉淀物网捕等机理成长为大絮体的过程称为絮凝。混合、凝聚和絮凝合起来称为混凝,混合过程一般在混合池中完成,凝聚和絮凝在反应池中进行。
2、絮凝剂的种类有哪些?
絮凝剂是能够降低或消除水中分散微粒的沉淀稳定性和聚合稳定性,使分散微粒凝聚、絮凝成聚集体而除去的一类物质。按照化学成分,絮凝剂可分为无机絮凝剂、**絮凝剂以及微生物絮凝剂三大类。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较常用的无机、**絮凝剂:
无机絮凝剂包括铝盐、铁盐及其聚合物。
**絮凝剂按照聚合单体带电集团的电荷性质,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型等几种,按其来源又可分为人工合成和高分子絮凝剂两大类。
3、无机絮凝剂的种类有哪些?
传统应用的无机絮凝剂为低分子的铝盐和铁盐,铝盐主要有硫酸铝(AL2(SO4)3?18H2O)、明矾(AL2(SO4)3?K2SO4?24H2O)、铝酸钠(NaALO3),铁盐主要有三氯化铁(FeCL3?6H20)、硫酸亚铁(FeSO4?6H20)和硫酸铁(Fe2(SO4)3?2H20)。
一般来讲,无机絮凝剂具有原料易得,制备简便、价格*、处理效果适中等特点,因而在水处理中应用较多。
4、无机絮凝剂硫酸铝的特点有哪些?
自19世纪末美国较先将硫酸铝用于给水处理并取得**以来,硫酸铝就以**的凝聚沉降性能而被广泛应用。硫酸铝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较多的絮凝剂,全世界年产硫酸铝约500万吨,其中将近一半用于水处理领域。
市售硫酸铝有固、液两种形态,固态的又按其中不溶物的含量分为精制和粗制两种,我国民间常用于饮用水净化的固态产品明矾,就是硫酸铝与硫酸钾的复盐,但在工业水及废水处理中应用不多。
硫酸铝适用的pH值范围与原水的硬度有关,处理软水时,适宜pH值为5~6.6,处理中硬水时,适宜pH值为6.6~7.2,处理高硬水,适宜pH值为7.2~7.8。硫酸铝适用的水温范围是20oC~40oC,低于10oC时混凝效果很差。硫酸铝的腐蚀性较小、使用方便,但水解反应慢,需要消耗一定的碱量。
5、无机絮凝剂三氯化铁的特点有哪些?
三氯化铁是另一种常用的无机低分子凝聚剂,产品有固体的黑褐色结晶体,也有较高浓度的液体。其具有易溶于水,矾花大而重,沉淀性能好,对温度、水质及pH的适应范围宽等优点。
三氯化铁的适用pH值范围是9~11,形成的絮体密度大,*沉淀,低温或高浊度时效果仍很好。固体三氯化铁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腐蚀性较强,易腐蚀设备,对溶解和投加设备的防腐要求较高,具有刺激性气味,操作条件较差。
三氯化铁的作用机理是利用三价铁离子逐级水解生成的各种羟基铁离子来实现对水中杂质颗粒的絮凝,而羟基铁离子的形成需要利用水*量的羟基,因此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碱,当原水碱度不够时,需要补充石灰等碱源。
硫酸亚铁俗称绿矾,形成絮凝体快而稳定,沉淀时间短,适用于碱度高、浊度大的情况,但色度不易除净,腐蚀性也较强。
6、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种类有哪些?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从60年代起世界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絮凝剂,目前,其生产和应用在全世界都取得了*进展。
铝、铁和硅类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实际上分别是它们由水解、溶胶到沉淀过程的中间产物,即Al(Ⅲ)、Fe(Ⅲ)、Si(Ⅳ)的羟基和氧基聚合物。铝和铁是阳离子型荷正电,硅是阴离子型荷负电,它们在水溶态的单元分子量约为数百到数千,可以相互结合成为具有分形结构的集聚体。
它们的凝聚—絮凝过程是对水中颗粒物的电中和与粘附架桥两种作用的综合体现。水中悬浮颗粒的粒度在纳米到微米级,大多带负电荷,因此絮凝剂及其形态的电荷正负、电性强弱和分子量、聚集体的粒度大小是决定其絮凝效果的主要因素。目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种类已有几十种,产量也达到絮凝剂总产量的30%~60%,其中较常用及广泛使用的为聚合氯化铝,即PAC。
7、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特点有哪些?
Al(Ⅲ)、Fe(Ⅲ)的羟基和氧基聚合物都会进一步结合为聚集体,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在水溶液中,其粒度大致在纳米级范围,以此发挥凝聚—絮凝作用会得到低投加量高效果的结果。
若比较它们的反应聚合速度,铝聚合物的反应较缓和,形态较稳定,铁的水解聚合物则反应*,*失去稳定而发生沉淀。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优点反映在它比传统絮凝剂如硫酸铝、氯化铁的效能更优异,而比**高分子絮凝剂价格低廉。现在PAC成功地应用在给水、工业废水以及城市污水的各种处理流程,包括预处理、中间处理和深度处理中,逐渐成为主流絮凝剂。但是,在形态、聚合度及相应的凝聚—絮凝效果方面,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仍处于传统金属盐絮凝剂与**高分子絮凝剂之间的位置。
9、聚合氯化铝的特点有哪些?
聚合氯化铝,简称PAC,化学式为ALn(OH)mCL3n-m。PAC是一种多价电解质,能显着地降低水中粘土类杂质(多带负电荷)的胶体电荷。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大,吸附能力强,形成的絮凝体较大,絮凝沉淀性能优于其他絮凝剂。
PAC聚合度较高,投加后快速搅拌,可以大大缩短絮凝体形成时间。PAC受水温影响较小,低水温时使用效果也很好。它对水的pH值降低较少,适用的pH范围宽(可在pH=5~9范围内使用),故可不投加碱剂。PAC的投加量少,产泥量也少,且使用、管理、操作都较方便,对设备、管道等腐蚀性也小。因此,PAC在水处理领域有逐步替代硫酸铝的趋势,其缺点是价格较传统絮凝剂高。
另外,从溶液化学的角度看,PAC是铝盐水解—聚合—沉淀反应过程的动力学中间产物,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一般液体PAC产品均应较短时间内使用,(固体产品性能稳定,则可较长期保存)。添加某些无机盐(如CaCl2、MnCl2等)或高分子(如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等)可提高PAC的稳定性,同时可增加凝聚能力。
从生产工艺讲,在PAC的制造过程中引入一种或几种不同的阴离子(如SO42-、PO43-等),利用增聚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聚合物的结构和形态分布,进而提高PAC的稳定性和功效;如果在PAC的制造过程中引入其它阳离子组分,如Fe3+,使Al3+和Fe3+交错水解聚合,可制得复合絮凝剂聚合铝铁。
?污水处理水质指标COD详解
COD
1.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单位通常是:mg/L。
2. 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物。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
3. COD的两种解释:
1)专业解读:COD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
2)习惯解读:COD是表示水中**物含量多少的一个指标。
3)通俗的理解:用化学强氧化剂将水中的**物氧化为CO2和H2O,消耗的氧化剂折合为氧的量
4. COD的测定原理是:用强氧化剂(重铬酸钾或高锰酸钾,我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物氧化成为CO2和H2O所消耗的氧量,称为化学需氧量。
5. COD优点:能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物的含量,测定时间仅需数小时,且不受水质影响。
6. 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物污染越严重。
7. 关联指标:BOD(生化需氧量)、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TOC(总**碳)、TOD(总需氧量)、ThOD(理论需氧量)
8.测定方法
1)传统测定方法
2)快速测定方法
3)快速检测试纸